新冠肺炎(COVID-19)嚴重影響著全世界,大家紛紛戴起口罩,隨身都帶著酒精、消毒液。除了新聞平日都在報導篩檢的成功率和人數之外,金融市場也隨著疫苗的解盲和進度剛低起伏。肺炎發生前的世界,也深受人口老化和年長者長照的影響。這些都脫離不了一個產業,醫療健護(Health Care)。
為何醫療產業充滿商機?
美國的醫療支出於2020年將會突破4兆美元,全世界的醫療支出今年有望會超過10兆。若疫情持續擴張,這個數字會繼續創高。這些支出除了來自於今年新冠疫情的擴散之外,人口結構的老化以及環境污染、食安所帶來的慢性病等等都是造成世人醫療支出一直創高的原因。以下是NBI生物技術指數的線圖,長期的走勢都是往上,可以看出醫療產業的成長性。

疫情與疫苗
疫情方面,川普於2月疫情初期剛爆發時便撥下25億美元預算於疫苗研發和防疫工程,目前也鎖定五家藥廠做注資,包含阿斯利康製藥 (NYSE:AZN)、嬌生公司 (NYSE:JNJ)、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 (NYSE:MRNA)、默克 (NYSE:MRK),以及輝瑞 (NYSE:PFE) 與 BioNTech SE (NYSE:BNTX)。預計2021年要能夠生產1億支疫苗。最近復工後二次疫情的爆發使得新冠疫情預計的週期再度拉長,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也表示要再編列更多的預算投入疫苗的加速研發。台灣的國光生技也獲得政府的預算,拚今年8月收案進入商業量產。有金流的地方,就有潛力,今年全世界的疫苗股票都是眾所注目的焦點。

Moderna公司今年在新冠疫情疫苗的研發上頗有斬獲,且預計在7月便會進行30000人的第三階段人體試驗,股價今年已經水漲船高,今年漲幅超過200%。

人口老化
人口老化已是全球的趨勢,目前全世界65歲以上人口佔比約13%,但占整體醫療消費支出比重達43%。

亞洲國家裡香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預計國民預期壽命可以來到90.22歲,歐洲國家如義大利、瑞士、西班牙也接近89歲。

隨著人口不斷地老化,衍生出來照顧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產業是各醫療公司想搶下的大餅。長照除了人力仲介、老年保險和養老院地產等產業外,最重要的就是長照設備以及器材,如針對臥床病患移動、搬運的機器,輪椅、基本檢測儀等未來的需求會持續的擴大,另外,醫療資訊的即時追蹤,醫療信息的共享也是現在最火熱的題材。
阿里健康(SEHK:241),讓用戶可以透過手機APP來進行藥品電子監管,給用戶即時便捷的醫藥、醫療和健康管理等專業服務。阿里健康營運的天貓醫藥電商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已經超過835億元。另外,公司利用AI和資訊科技協助醫師可以更精準辨別腦相關的疾病。這讓深受阿茲海默、憂鬱影響的年老病患有非常大的幫助,搭載著長照和AI的雙議題,阿里健康是今年表現最好的港股之一。

醫療器材公司的困境? 美敦力的挑戰
雖然醫療器材的需求不斷的擴大,但是並非所有的股票都受惠。美國醫療設備巨頭美敦力 Medtronic(NYSE:MDT)今年的股價卻是落後於S&P 500(付費會員可以參考精選美股的MDT文章)。美敦力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政府的醫療資金大量灌注在疫苗或是疫情相關的生技公司,專注於重症醫材的美敦力業績反而受到壓抑。但是美敦力本身身為醫材產業的龍頭,公司本身的呼吸系統、胃腸系統和腎臟業務表現亮眼。身為一家連續43年調升股息的股票,美敦力本身的財務非常健全且現金流強勁,公司坐擁109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部位,11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要度過疫情,綽綽有餘。美敦力為達克豹中長期看好的項目,各位可以多關注。

醫療機器人來開刀 直覺外科持續領先

另一個醫材巨擘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NYSE:ISRG)是現在最火熱的醫療股票(付費會員可以參考精選美股的ISRG文章)。為了提升開刀手術的精準度、減少創口的面積和降低感染率,直覺外科率先推出所謂的達文西手術,是一種可以遠程遙控的開刀機器人,有數支機器手臂可以進行極精細外科手術,而醫師可以在另一間房間透過攝影機和顯微鏡來觀察病患器官傷口的狀況。現在達文西手術已經普及在各國,目前直覺外科在全世界已經安裝超過5000部的機台,並且培訓了專業的醫材維護和開刀訓練人才,讓達文西手術可以更快的普及在世界各地。現在有很多外科醫生專門學習達文西手術的技術並且當作自己職涯發展的走向。達文西手臂售價約50萬到250萬之間,非常昂貴,並且每年都需安裝原廠的零件並且保養,雖然這位公司帶來巨大的獲利和穩定的現金流,相對的一些預算較低的醫院無法做配置。直覺外科現在也開發出了租賃業務,讓業務推廣更具靈活性。目前直覺外科也搶下了五角大廈和國防部的長天期合約,持續維持著業界寡佔的地位。

雲端結合醫療 虛擬線上醫院Teledoc
想不出門就看醫生? Teledoc(NYSE:TDOC)完成你的美夢!

Teledoc就像是一間龐大的虛擬醫院,線上有超過50000名醫師,為超過175個國家的病患提供40種以上語言的服務。如果你不舒服,懶洋洋的躺在家裡,你可以透過Teledoc的APP做線上諮詢,立刻會有醫生為您進行診斷,具公司統計,超過80%的常見疾病可以解決。這項業務在COVID-19期間一飛衝天,隨著美國確診人數的暴增,每天都有超過25000名病患在線上做諮詢。各大企業也紛紛訂閱Teledoc的服務來增加自己員工的福利,這同時照顧了員工的健康,並且降低超過25%的醫療支出,造成雙贏。Teledoc也在過去幾年時間進行大量的併購,花費超過10億美元補足精神疾病、家醫諮詢和專業醫療等領域的醫療資訊公司,使公司的產品線更完備。這支股票從上市以來已經暴漲超過5倍,這也是一支值得注意的公司。

本篇文章介紹了醫療領域不只是傳統的藥品、疫苗,同時也可結合機器人、AI、雲端產業,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傳染病的普及,醫療產業的商機無比巨大。記得訂閱達克豹,了解各股進場時機。
達克豹的文章並非投資建議。投資股票有風險,必須以自身財務和風險承受度為之。